您好,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!登录注册新账户

http://www.ceiea.com/zt/2022/ceeia/
全国教育辟谣平台

推动读经典至少要过三重门

http://www.ceiea.com2024年05月23日 09:37教育装备网

  当前,经典主义阅读观应该是主流阅读观之一,其基本观点是: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结晶,读经典就是传承文明。

  这种阅读观可谓源远流长,影响深远,被古今中外广为接受。中国古代就有漫长的读经历史,以“四书五经”为主;英国早期的贵族学校也强调读经典,设有必读书目;上个世纪中期,美国的哲学家、教育家艾德勒发现美国的青少年学生存在明显的阅读缺陷,认为这是学校教育的“严重失败”,于1946年策划了“名著计划”,并著有《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》和《六种伟大思想》,有力地推动了这项计划。我们现在的读经典,其实是这种传统的衍化。当然,当下的读经典与古人的读经并不完全是一回事。

  这种阅读观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,但推进难度也不小。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研制及应用研究项目组2024年2月发布的《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》显示,超过八成的孩子认为自己在阅读时存在的困扰中,排名第一的是“不知道怎么选适合自己的书”,排名第二的是“不知道读书的方法”。这还都是一些初级问题,从本质上说是缺少阅读积累,更缺少阅读方法的积累,背后可能还有更隐蔽或更深层的问题,比如阅读主体尚未得到激活,或还在寻找“标准答案”,不知为何要读等。

  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源比较复杂。例如,长期以“饲养”的粗放方式推进读经典,把一摞经典往学生面前一放——读去吧,到时候考试。很多情况下,孩子们读经典的“磁场”有点儿别扭,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,平时活泼泼的少男少女们,在这样的氛围中畏手畏脚、不知所措。

  推广阅读经典既然是长期的系统性工程,就要做周密规划,有条不紊地推进。

  第一,经典主义阅读观的真正实施,需要方法铺路。经典不是消费读物,读懂经典是有难度的,需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。可问题恰恰是指导者也缺少这方面的训练。《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》指出,96.9%的小学语文教师、98%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困难。看来,只是一味地硬攻经典,效果不一定有保证,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,对培养阅读者这一事业做一些系统性、基础性建设,细细梳理一下存在的问题。为了推进经典阅读工程,艾德勒亲自撰写了专著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对读书的方法作了系统性阐述,想必当年他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。我们也应该请有志之士挺身而出,做这些基础性的工作。须知,没有基础,即没有一切。我们不妨从培训指导者开始。

  第二,读经典时,指导者须调动孩子们的阅读主动性。没有阅读主体的解放,就没有阅读的主动性,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只是个客人,对主人的一切但需接受而已。艾德勒认为,阅读本身是一种主动性行为,没有主动性,就不会发生阅读。调动阅读者的主动性,唤醒阅读主体,是阅读指导者能否有效指导的重要标志,也是培养读书人之成败关键。笔者曾听过钱梦龙老师的一堂语文课,在钱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,一篇晦涩难读的经典作品,几乎完全靠学生自己完成解读。在整个过程中,孩子主体活跃,能动性强烈,充满自信,收获满满。可以想象,他们会期待下次的经典阅读。

  第三,指导者要引导阅读者对经典进行审辨性梳理。这一阶段最为艰难。古人读经,是以经为准绳,从经中窥见圣贤之心,以追比圣贤。今天读经典,目的是立德树人,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、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。目的都是对人的改造,这要确实把经典之精微输入心灵成为营养,需要指导者与孩子们反复碰撞,将经典掰开揉碎,反复咀嚼。这是在激活阅读主体基础上,强壮主体的必要一步。这一环节有个关键点,就是怀疑精神的培养。怀疑精神不是简单否定,而是阅读主体以逻辑常理为工具进行自主判断的过程,这也是古代圣贤一贯坚持的原则,所谓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。如果说读经典还有一点儿风险的话,就是盲目相信经典的权威性,未加审辨地迷信,这会妨碍阅读者的主动性发挥,削弱这一过程中阅读主体的地位。指导者有必要引导孩子们对经典进行梳理、推衍、追问、审辨,在清除阅读障碍的前提下,尽量让孩子们作出独立判断,防止囫囵吞枣、食古不化,有碍思想的发育。这一使命任重而道远,对指导者来说,无疑是个历史性考验。

  总之,阅读需要训练,也需要指导。只是认字不见得会阅读。确有少数孩子,语言天赋好、悟性高,一旦认识一部分字,就可以大概读懂一些文章,但大多数孩子还是要通过阅读训练来提高阅读能力,要有相当的积累,才能达到自由阅读。

  在阅读能力养成的初期,须小心谨慎维护孩子的阅读兴趣,下大力气培育阅读自信。“我想读”的冲动,见了书有亲近感,是一个阅读者最重要的品质,对此,指导者一定要有足够的敏感和耐心。激活阅读的主动性是培养阅读者的关键,也是难点。指导者要储备各种方式的阅读台阶,随时准备鼓励,让阅读者拾级而上。不管每次读了什么,都要让孩子们感觉有满满的收获,尤其有“我读书有一套”的感觉。

(来源:《中国教育报》 )
声明: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,请联系我们。
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《展会会刊》广告招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