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的二十大首次将「推进教育数字化」写入党代会报告,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、学习型大国。
2月27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。作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磅文件,被业界评价为“数字挂帅时代来临”。
背 景:2017年,「数字经济」首次出现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之后在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和2022年,共计出现五次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没有提及「数字经济」,但首次提出「数字中国」建设,这被解读为是「数字经济」的进一步延伸。而在2021年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都同时出现「数字经济」和「数字中国」。
从党的二十大,到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再到2023年全国两会,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顶层规划和产业指引反复提及,不断清晰。
教育数字化转型是「数字中国」中重要的教育革新。在2023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中,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四大要点与数字校园基座的使命不谋而合,并发布一系列标准。
数字校园基座作为数字校园中枢系统,为学校构建数据、组织、物联、应用、消息五大中心,帮助学校将数据、人员、设备、服务、事务进行有效连结、并通过开放平台的融合能力,将学校所需服务内容以标准接口接入基座,统一管理,共享调用。
今天,教育中的数字化不再局限于教授知识单方面应用,已越来越深入广泛地应用于发掘学生潜质、提升教务管理效率、促进教育公平之中。
数字化,如何赋能教育创新?
立达信布局教育领域近10年,实现了从1到∞的硬件创新,完成了0到1的系统性技术突破,建构起数字时代的教育形式和教务范式,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。
夯实数字底座
建设教育专网提升教育数字化底座支持力
数字化底座作为数字校园建设中枢系统,立达信围绕“硬件全场景、教育大生态、数字大平台”的布局、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化改造经验,打造覆盖教育全场景的数字化平台底座,并为各学段提供“万物互联、人机互动、数实互融”的软硬一体化产品和应用,消除学校数据孤岛,实现信息化赋能,助力提升学校教书育人效率及管理效能。
推进新型设施建设
打造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环境
学校作为教育核心载体,同时也是数字教育推动建设的主战场。立达信从学校中的人、事、物出发,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、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,建设智慧教室、实训室等信息化教学场所环境,实现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改造、规范化建设、融合创新,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。构建多主体参与、多形式服务的具有时效性、专业性特点的数字教育服务体系。
数字校园主题应用△
智慧实训室管理应用△
锚定发展方向
以驱动教育数据提升教育治理能力
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发展,教育环境改善重点由硬件优化,逐步转移到基于云端算法的现代化教育服务建设。立达信数字教育管理平台秉承让教育管理更简单更高效的目的,依托平台汇聚各类终端、应用和服务产生的数据,洞察校园时态,围绕不同角色用户提供定制化、可视化报表支持,形成科学完善的监测机制,让管理有方法,执行有效率、决策有依据。综合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及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。
促进人的发展
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关注数字素养「软」建设
立达信面向广大师生汇聚各类资源和应用服务,推动学校、师生常态化应用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。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空间融合,促进教育教学、管理评价、教师专业发展,推进实现「数字学生」「数字教师」建设。
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曾说:“发展数字教育,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,是大势所趋、发展所需、改革所向,更是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、应尽之责、应立之功。”
无论是数字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还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迭代,立达信坚信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「回归教育的初心」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、公平的教育梦照进现实。